那些卧龙水库的建设者们

来源:湖南民政网    作者:杨士楚 2014-10-12 21:52:40 字号:【小】【中】【大】

本文转自湖南民政网,原标题“龙山民政:感动”,点击查看原文链接

又是一个春天,时间跟往年一样流逝得那样的自然,转眼间,到民政局工作已整整七年。七年来,接触过许许多多的民政服务对象,但有一个家庭,有一对夫妻,他们那种对党对政府对社会的理解和感恩,那种相依为命的坚定斯守坚贞的夫妻情,让我深深的感动。

那是2005年5月,笔者刚调进民政局仅三个月时间,一天,我与同事在乡下调研贫困家庭现状,在桶车乡民政助理老周的引领下,去走访一位下身完全瘫痪的残疾人,当我和小陈及民政助理老周一起走进这个特殊的家庭,亲眼目睹了该家庭一贫如洗的贫困现状,并认真倾听了瘫痪在床上的患者悲惨遭遇的倾述。

他叫杨明友,1948年3月出生,当年57岁,妻子腾菊英,1950年出生,当年55岁,系龙山县桶车乡太平村村民。

1975年5月,县委和政府发出号召,全县所有男女青壮年应积极投入到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中去,作为当时刚结婚不到一年,年满28岁的杨明友成了第一批走上卧龙水库建设工地的建设者,杨明友从建设初期开始,在整个水库建设中战斗了近200多个日日夜夜,就在大坝即将封项的前三天,一场灾难发生了,他清楚地记得那是1975年11月27日,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桂阴山土场的灯光灰暗,取土现场人山人海,却没有专门的安全员,白天民工们取土时还可以相互照看,夜晚,谁也看不清楚取土上方土坎出现裂缝给取土民工带来不安全隐患。由于本人完成任务心切,一进入工地就忙于取土,就在他把土装满筐,正准备伸腰离开取土工地时,只听到轰隆一声巨响,近百方的土堆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全身,瞬间,他完全失去了知觉,后来,同连队的在场民工告诉他,现场组织了近200多民工,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抢救,才把他从泥土中抠出来,并立即送往县人民医院,在县人民医院医生的全力抢救下,三天后才从昏迷中醒来,醒来后,妻子怀着只有6个月的孩子守在病床前,用流干了眼泪,哭肿了眼皮和充满优伤的眼神自不转睛看着从昏迷中醒来的杨明友,想告诉他什么,又什么也不想说,苏醒的第一天,夫妻俩都默默地对视着没有说一句话,直到苏醒的第二天下午,妻子才鼓足勇气,流着泪,用微弱低沉的话语,把医生对杨明友伤势的确诊结论告诉他,“明友,经医生诊断和拍片,你的内脏完好无损,生命已脱离危险,但你的腰脊骨已多处粉碎性骨折,下身将终身瘫痪”。作为一个刚满28岁的年轻人,一个体格健壮的活性男人,一个结婚刚满一年,与夫妻同宿不足半年的男人,一瞬间就成了残废,终身残废的男人,他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他流着泪,请求妻子去找医生,让医生放弃治疗,让自己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他不情愿忍受这种痛苦,也不情愿让年轻的妻子随他一起忍受一个女子不该忍受的痛苦,聪明憨厚,年轻的妻子耐心地说服他,安慰他:“明友,不要难过,我的肚子已有了我们共同的孩子,难道你不希望看到我们的孩子顺利出生,健康的成长吗?”在妻子的一再衰求下,杨明友才放弃寻短路的念头,孩子成了他活下来的唯一希望。

听着杨明友悲惨遭遇的叙述,目睹杨明友破烂不堪的家庭真实现状,想到他20多岁就失去了男人的应有的一切。30多年瘫在床上不能行走的艰难情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杨明友与我相差10岁,与他相比,我们是幸运者。三十多年前,我也参加了卧龙水库的大会战,并亲身感受过建设卧龙水库的艰辛,那时候我只有18岁。全县把集中起来的2万多民工编成团、营、连、排、班,我当时任洗车“扎笼团”五营六连副连长,战地业余通讯员,工地上几万民工分三班制,每个班8个小时,一天二十四小时轮班转,一副副担子,一个个扎笼在二十多条土场道路上,顶风冒雪,流水般的往大坝上涌,坝顶上横挂着“苦战一百天,拿下大坝庆元旦”的巨幅标语,坝体下无数民工从胸膛中挤压出“嘿嘿嘿嘿”的低沉喊声和着铅一般的脚步声,在无边寂静的大山深处,直震得地皮微微颤斗,在这场艰苦的劳动中,许多人磨破了脊背和双肩,汗湿的衣衫有时被血痂粘在皮肤上无法换下,若试图换一换,即使再小心翼翼也难勉皮破血流。在这场艰苦的劳动中只是模糊的记得还有几名男女青壮年在卧龙水库的建设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像杨明友、张潮江等三名伤残者是从生命的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幸存者。

三十多年过去了,建成于1976年的卧龙水库被号称为高峡平湖,总库容为1451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并具发电、养殖等多种功能的中型水利工程,是湘西自治州酉水灌区骨干中型水库之一,水库的建成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该县近五万亩农田的自流灌溉,解决了县城近5万城市人口的人饮难题。

三十多年过去了,不敢想象,这三十多年,杨明友是怎样熬过来的。对他来说,在过去的57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已整整在床上瘫痪了近30年,一个当年英俊潇洒的男儿,转眼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无情的岁月在他清秀的额头上刻下深深的皱纹。30多年,不敢想像妻子滕菊英是怎样熬过来的,就在这一间破烂的木屋里,妻子滕满英30年如一日,白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个女人承担了男人应承担的耕种责任田的全部农活,回到家里还要拖着劳累一天的身子给丈夫接屎接尿,熬药端汤、洗脚洗脸,喂水喂饭,无怨无悔地守着这具软绵绵的躯体,守着这个躺在床上连翻身都要人帮忙的病人。记不清她哭过多少回,流过多少泪。然而,过去的几十年,他这一家人就是靠妻子的劳动和政府对在卧龙水库建设中受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的部分民工进行的定期补助,每月25元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过去的几十年,他们夫妻俩都深深地理解政府国家还很困难,所以一直没有向政府救过援。2007年,家庭再次遭受灾难,年老体弱的妻子又患胆管息肉,医生要求住院手续,因家中无钱没有住进医院,儿子杨华又患严重的前列腺炎,已近三十岁还未成家,儿子从小因无钱上学,16岁就外出做苦工,来换钱维持本人的医疗费用……。

听完杨明友夫妇的真情倾叙,在场的人都流泪了,岁月沧桑,他们有太多太多的无奈,半世坎坷,他们有太多太多的伤心。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许多意料不到的灾祸,这些灾祸落在谁的头上都是偶然的,是个人不能和无法选择和抗拒的。命运,残酷的命运几乎把这一家人逼到了绝境。

下午,我与我的同事都怀着沉重的心情,告别了杨明友这个特殊的贫困家庭。当我完全了解杨明友一家的悲惨遭遇后,作为一个民政工作者,我更加懂得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我在想,作为党和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民政应是无数贫困家庭绝境时的希望和黑暗中的一盏灯。

第二天,我把杨明友这个贫困残疾特殊家庭情况向局党组作了汇报,局党组召开专门会议,决定立即从临时救助中拿出一定资金,解决该家庭的实际困难,并作为民政长期的帮扶对象。2008年6月给杨明友一家人第一批纳入农村一类低保,为确保该家庭生活过得去,并将杨明友、腾菊英纳入散居五保,按月实行定补。2009年6月,将杨明友破旧房子作危房改造纳入计划,并超规定标准进行补贴,使杨明友一家人在2009年冬搬进了新居。

2011年10月,州福利彩票中心又把杨明友一家人纳入“湘西福彩与爱同行”公益活动的救助对象,获5000元贫困支助款。

如今,杨明友与腾菊英都已年过花甲,2009年10月小孩因病去逝又再次使他们夫妻俩遭受心灵创伤。同年11月,县民政局党组根据该家庭的特殊情况,曾两次登门建议两位空巢老人住进桶车乡敬老院,并安排专门经费对特级残疾的杨明友实行专门护理。然而,杨明友和腾菊英俩夫妻却谢绝了我们建议,并含着泪对我们说,“这些年来党和政府社会对我们一家人关心备至,是党和政府给我们一家带来了阳光和温暖,才使我们坚定的活下来。但我们也懂得我们的国家大、人口多,我们这个社会中,需要党和政府救助的对象还很多,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子民,也应该理解党和政府的难处,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我们不能再给党和政府增加负担”……。

杨明友、腾菊英两夫妻用质朴的语言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向世人诠释了生而为人的责任,这实在让人感动和尊敬。

(杨士楚)

相关文章:

万众一心战卧龙(2014-10-12)